在学校顶撞老师,在家攻击父母。成绩差,脾气大,不服管,十分叛逆。
这是14岁的乐乐留给老师和父母的形象。
走投无路的乐乐爸妈找到了心理咨询师曾小群老师。
妈妈告诉曾老师:
他现在不愿意上学,整天整夜的玩游戏,手机瘾特别大。
只要一提学习和手机相关的事,他就格外的敏感,乱发脾气,大吼大叫,甚至乱骂人,六亲不认。
无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他都不认同也不接受,还会说各种难听的话进行反驳。
曾老师本来还想从乐乐本人那里了解更详细的情况,但他不愿意配合。
乐乐并不认为自己行为有任何问题,甚至还很气愤,骂父母说“他们才有病”。
无奈之下,曾老师只能通过乐乐爸妈进一步了解状况。
爸爸告诉曾老师:
对于孩子手机上瘾以及情绪的问题,之前咨询过,当时医生说孩子肾上腺素有点高,性格偏激,做了几次心理疏导,改善不明显。
最后,在曾老师的积极沟通下,获取到了乐乐的信任,经过深入咨询才发现他身上不为人知的秘密:
乐乐从小就被父母管得很严格,进入青春期后,开始有强烈的限制感、压抑感,他急于摆脱父母的控制。
而父母在处理乐乐的问题上存在太多不合理手段,比如打骂教育,这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导致亲子关系破裂。
父母和孩子缺乏尊重和信任,孩子对父母有非常多的攻击,对抗。而父母突然失去对孩子的控制,也非常焦虑和无措,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处。孩子又追求特异性和夸大性自我,父母打破了孩子的自恋,孩子又用攻击父母来打破父母的自恋。
沉迷手机是孩子逃避现实,攻击父母的手段。
对于乐乐来说,父母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建立关系,去共情他的处境,帮他疗愈创伤。
通过乐乐的故事,想告诉大家,孩子沉迷手机只是一个表象,背后的原因,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父母尊重和认可太少
无法满足孩子情感需求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孩子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沉迷游戏,都是手机害的。
其实恰恰相反,有些孩子可能在学习上缺乏自信,才跑到游戏里找成就感。
玩游戏是成绩不好的一种结果,但不是根本原因。
之前,在医院遇到过一个13岁的男孩,辍学了半年,每天在家打游戏。
如果不让玩的话,他就会大吵大闹,摔东西,甚至拿刀威胁…
后来聊天时,男孩说:
我成绩差,爸妈都不喜欢我,觉得我什么都不好。
可是我游戏玩得好,很多人都喜欢我,认可我,不会因为成绩看不起我。
男孩的这段话,或许是很多沉迷手机游戏孩子内心的声音。
游戏之所以让孩子那么着迷,不单单是自控力差的问题,在生活中得到认可太少、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才是大问题。
当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认可时,他们便会到虚拟世界中去寻求。
某种程度上来说,手机里的游戏远比大人更懂孩子的心:
过关斩将的痛快感,每闯一关的奖励,正面且及时反馈给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孩子的委屈和压抑都能在游戏中释放,成就感得到巨大的满足,这在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的。
所以,父母对孩子能够多些信任和理解,给孩子多些积极的反馈,孩子就不容易陷入手机成瘾的泥淖。
陪伴沟通太少
没有亲密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的缺失,很容易将孩子推向网络世界寻找寄托。
1比如忽视:不少父母忙起来,就习惯性把手机丢给孩子。
2比如专制: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苛刻,稍有差错,就是打骂,孩子做什么都要在自己掌控之下,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在这种密不透风的控制,换来的是孩子更为严重的叛逆。
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稳定、安全的情感联系,孩子就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
因为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和对话可以替代过多的无意义的屏幕时间。
父母经常吵架
家庭氛围不和谐
在稳定的家庭中,孩子沉迷手机的风险就越低,相反,家庭环境越动荡,比如父母离婚、吵架,家庭氛围冷漠,都会加剧孩子对游戏的上瘾程度。
当家庭一旦出现问题,手机里的世界,就会成了孩子的“避难所”。
有人说,沉迷手机的孩子就像活在气泡里的孩子,里面的孩子不想出来,外面的大人进不去。
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表面上不服管教,其实他们内心都有一个黑洞,没有游戏的时候,被迷茫和无助所占据。
家长总是想方设法去改变孩子,其实更需要改变的是自己。
改变和孩子沟通的态度,改变陪伴孩子的方式,改变家庭的不和谐氛围,孩子才不会利用游戏寻找自我价值。
最后,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有同样处境的孩子和父母。
好啦,咱们下期又见哦~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ys.com/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