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于娄底出色伙伴。
受访者|袁珊(出色伙伴友善公益心理咨询师)
文字/编辑|十三(娄底出色伙伴志愿者)
排版|艺宏(娄底出色伙伴志愿者)
2022年7月4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了《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而其中提及的一组数据,“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这再次引发了大家对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等话题的关注,而我们也在这个时候有幸访问了“出色伙伴”公益友善心理咨询师袁珊老师。
1
袁珊老师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人民教师,而她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袁珊老师说起自己与“心理学”的结缘是可以追溯到她的高中时代,当时她在图书馆借阅到的第一本书就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而这本书也成了袁珊老师对“心理学”的最早接触。
而在多年后,当袁珊老师面对自己儿子的“网瘾问题”时,已经是教师的她开始尝试从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方面去解决这个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目的,袁珊老师正式走上了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道路并在儿子大学毕业后开始尝试考取相关资质。最终在2013年袁珊老师成为了一名得到国家认可的国家二级专业心理咨询师。
尽管获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袁珊老师也并没有真正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直到疫情发生后,袁珊老师开始思考自己是否能为应对疫情贡献点什么。于是袁珊老师开始研究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开始为大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虽然大众的心理健康在眼下算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但是很多人都无法区分“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师”的差异。就这个问题,袁珊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话语给我们做了科普。
袁珊老师表示一般的心理咨询师是没有医学背景的,因此也没有针对心理疾病的“诊断权”和“处方权”。尤其是在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时,只有精神科医师才有诊断权并就此给予处方的权力。心理咨询师在接待来访者的时候通常也会询问其相关诊断并基于诊断给予相应的帮助。
袁珊老师特别强调了,在治疗心理疾病的时候,药物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重症患者来说,遵医嘱也是硬性的规定。
2
在科普完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后,我们非常好奇地询问了袁珊老师是如何与LGBTQ群体结缘的。
对于这个问题,袁珊老师笑着表示心理咨询这个职业是不可避免会涉及到“性心理”这个课题,而这个课题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LGBTQ群体的。正因为这个原因,袁珊老师才开始试着接触和了解这个群体。
在真正接触和了解LGBTQ群体之前,袁珊老师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通过文艺作品才知道LGBTQ的。只不过袁珊老师在最早的时候就对LGBTQ相关文艺作品有兴趣,于是她对LGBTQ群体的认知也会相应更多一些。
袁珊老师在谈完这个话题后,非常强调地说到,很多人对LGBTQ群体的偏见其实更多是来自对这个群体的不了解。而一旦对这个群体有所了解后,大家就会发现LGBTQ群体和一般的异性恋及顺性别群体并无什么特别。
当我们聊到LGBTQ话题之后,笔者非常好奇LGBTQ社群和普通人群到底有没有什么区别,然后还询问LGBTQ在心理健康方面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对于这个疑惑,袁珊老师首先表示LGBTQ社群内很多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源自“自我认同”这个关键问题。而对于如何能促进LGBTQ人士更好地“自我认同”,袁老师则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和我们的社会开明程度有关,同时也和具体到每个LGBTQ人士背后家庭的接纳度有关。
袁老师有些遗憾地表示,相较于被家庭接纳的LGBTQ人士,不被家庭接纳的LGBTQ人群的抑郁症患病率会高5.9倍,而尝试自杀的比率更是高出8.4倍。但那些能够自我认同并被家庭接纳的LGBTQ人群在心理健康方面则和一般的异性恋及顺性别人士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除了谈及心理健康之外,我们与袁老师还聊到了一个LGBTQ人士很难绕开的话题,那就是“出柜”。
袁珊老师说,对于大部分LGBTQ人士来说,家人是他们最重要和最期待的支持者,因此对于他们来说 ,“出柜”有时就是一个家庭接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又是自我认同的问题。只有LGBTQ人士自我认同的信念足够强大,那么才能影响到身边的人,进而去和父母等有着亲密关系的人去“出柜”时才不会动摇和纠结。进而在父母的支持下,LGBTQ才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社会的挑战,去向更多的人出柜。
袁珊老师也说道家人在接纳自己子女“出柜”的时候会经历一个否认、愤怒、内疚、交涉,并最终趋于接受的过程。只有LGBTQ群体本人足够强大,那么才会在这个过程中去理解和接受自己的父母。也只有双方都接受了彼此,那才是真正的和解与“出柜”。
袁老师说:“我相信我们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爱一定会战胜偏见,战胜那些歧视。因为每一个家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过得幸福快乐的,那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过得幸福快乐?就是让他做真实的自己。”
3
在访问的最后,袁老师也有些无可奈何地谈到了社会对他们心理咨询师的不理解。比如为什么心理咨询师只是和病患聊聊天就要收取“高昂”的费用;并且不少人会将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等同起来,进而产生“病耻感”而对心理咨询师产生排斥心理。
“不过庆幸的是,我的感觉,现在性少数人群当中,好像对心理咨询的接纳程度倒是真的比这一些异性恋的人要高一些,因为我经常在做公益咨询,里头会接到很多性少数的电话。”袁珊老师说到。
而在我们即将结束访问的时候,袁珊老师再次嘱咐我们提醒大家,如果LGBTQ人群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疑惑或障碍,尤其是那些已经确诊为抑郁症或焦虑症的LGBTQ病患,应该尽早地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而且袁老师还提醒道,LGBTQ人群在咨询心理咨询师时最好选择那些对LGBTQ人群相对友好的咨询师。由于国内心理咨询师在接受培训的时间并不一致,有些心理咨询师乃至于精神医师还是被早年的诊断治疗指南所束缚,甚至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疾病而且还是可以通过“治疗”而逆转的。
最后袁老师表示,性少数公益组织出色伙伴就有友善公益心理咨询师,而她也是其中一员。相较于普通的心理咨询师,出色伙伴的公益心理咨询师会更加对LGBTQ人群友善并同时跟了解他们。
“找心理咨询师不是等于你有精神疾病,而只能够证明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那一个善于寻求帮助的人。是那个勇于求助于他人的人。”袁珊老师最后说道。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ys.com/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