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知识的起始点是,我们能确切地观察到一个人是能够从精神上控制他人思想和行为的;而在施术者指示之前,已经受到控制的人通常无法取得独立思考和行为的能力。
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析其现象,深入学习其基本原理,下面我们看看这个催眠中最为寻常的场景。
催眠师坐在他将要催眠的受术者身前,他们都身体健康,心智健全,一眼看去,很难判断双方的身份,然而随后一方将发出命令,而另一方则服从。他们可能达成了统一,但却不是规定谁来指挥、谁服从这样直白。这一情景看上去像是双方已经达成一致,又像是根本没讨论过这个问题,但一切却显得理所当然。一方扮演施术者角色,另一方自然是受术者。一方表明了自己的强势,另一方或多或少地看上去表示顺从。无人提及关于此事半字,也无人受到身体上的逼迫,然而,双方就是在如此默契中实现了催眠。
施术者指示受术者摆出某种姿势,他说话不多,但每条指示都得到立即执行。受术者完全可以收回自己的注意力,拒绝执行施术者的指令,可他却选择了服从,按照自己接收到的指令行事。
施术者做出几个动作,之后随意编造一个场景或情况,受术者听后会对其深信不疑,完全放弃自主思考的能力和独立性。他会相信最为荒唐的谬论,只需稍做暗示,他就会投入极大的热忱执行施术者的指示,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幻想的。实际上,受术者会执行任何来自施术者的暗示。
以上是催眠师从精神上影响受术者看法和行为的一个普通例子,我们需要充分理解这种影响力是如何获得的,服从性是怎么产生的。受术者从最初自主的顺从,变成彻底被催眠后无意识的服从,这种变化是逐步形成的,但在这一过程中仍然有一个瞬间的变化点。
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往天平一端逐渐加重,来平衡另一端的重量。砝码一点一滴地施加于天平一端,到某个临界点时天平达到平衡,再之后另一端的重物翘起。与此类似,在催眠中,施术者的意念力逐步战胜受术者的精神抗拒,当催眠师的精神力量越过这个平衡点时,受术者的抵抗将消失,他就被催眠了。
下面我们通过比喻进一步加以说明。当催眠状态已经完全产生,施术者的意念力可以看成是天平完全填满砝码的一端;而代表受术者的一端则失去所有砝码,彻底失去了左右天平的重量。
在对陌生受术者进行催眠时,通常催眠师事先不知道需要投入多少意念力才能使受术者失去抵抗,而催眠的过程通常都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受术者曾被成功控制过,那再次对他进行催眠就会相对容易一些。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知道天平另一端受术者的抵抗重力,那么施术者就能迅速地添加相应的砝码将其翘起。
经验会告诉施术者需要投入多少力量来催眠受术者。有时,催眠师在面对某个受术者时,能迅速感知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对其产生影响,哪怕是催眠技艺再高超也无济于事。
要有效地进行催眠,我们就必须了解自己该做什么。我们知道,对他人进行催眠是一个完全在精神上进行操作的过程,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这一过程。究竟什么才是思想行为,人们有自己模糊不全的概念,而这个概念往往比自己能够阐述出来的更为复杂和让人疑惑。
对职业催眠师来说,心理学理论对他们来说无足轻重,他们更关心如何操作,如何将自己的意念进行优化,以促进自己的工作。思想总是先于行动,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你的行为是没有经过明显的思想念力而发起的,有的思维也不会涉及任何行为。下文就是几个案例:
1.一个人看到葡萄藤架上结满了葡萄,该场景诱导出“吃葡萄”的念头,而这一念头诱导出“采葡萄”的意图。于是人就产生了与葡萄相关的思想活动,这些思想继而诱导出走向葡萄藤架、采摘葡萄和吃葡萄的行为,这就构成了由思想主导的有意识行为。换句话说,人的思想转化成为一系列物理动作,而后产生动作的结果。
2.儿童的指头在碰到发烫的火炉后立即收回来,这一行为就没有明显的思想指示。因为此时儿童的思想是被动的,他并未认真思考过,手指碰到发烫的炉子会被烫伤,所以一旦碰到就需要立刻把手收回来。“收手”这个动作是无意识的,是由于他无法保持手指接触火炉这个状态而形成的,即使他有意这样,也无法保持这个动作。儿童脑中的潜意识由疼痛发出,瞬间自动诱导出“收手”这个物理行为,这就是一个“无明显意识的行为”。而这样的例子经常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遇到危险时眨眼,自己周围发生爆炸时无意识地闪避或跳开,睡觉时避免滚下床去,这些都是身边常见的“无意识行为”。这些指示由大脑瞬间发出,没有多余的时间思考。
3.“不带明显行为的意识”,这样的例子对我们大家来说也不陌生,它频繁出现在每个人大脑中。在精神世界中,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扮演多个角色;而在我们的“白日梦”中,自己可以是举世闻名的超级英雄,或者富甲一方的财富帝王。但可惜,绝大多数我们所畅想的场景只能停留在大脑中,绝难转化成身体行为。我们能够抑制自己的思想,阻止自己将头脑中的思想“变现”。当人失去这一能力的时候,他(她)就成了“疯子”,无法控制自己思想所引发的身体行为。
“潜意识行为”存在吗
我们可以将正常健全的心智类比为一台巧夺天工的机器,这部机器能够产生无意识的感念(即潜意识),而潜意识并不会引发这部机器中“思维部件”运作。我们按照自身的偏好,选择将思维传输至“行动部件”,或者阻止其传输至“行动部件”。当“思维部件”处于不活跃状态时,潜意识会快速地越过“思维部件”直接转化为行为,形成我们所谓的“下意识行为”或“无意识行为”。
记住上述示例和它包含的道理将有利于催眠术的研究和练习,帮助我们理解催眠背后的道理。受术者通常是心智健全的健康个体,有能力自主思考及自发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指示行事,这点无人觉得稀奇。他同样有能力抑制自己的行为,和其他人一样,他也常常做出无意识举动,受到脑中的潜意识驱使,将潜意识立即转化为身体行为而无须经过思考。
是什么导致了人被催眠
施术者使用物体、声音或动作引起受术者注意,希望受术者将其全部思想都集中于这些方面。受术者自愿将其注意力集中,不出多久,由于思维高度集中,他会很难再将思想置于其他事物之上,因此他的精神进入被动、不活跃状态,对其他事物表现出反应上的真空。
当受术者的精神进入这样的不活跃状态时,施术者快速而剧烈地发出一条暗示。这个暗示迅速作用于受术者的思维,受术者来不及反应就转化为他的身体行为,使该暗示如同下意识的行为一样得到执行。这与儿童不加思考,将手迅速抽离发烫的火炉是一个原理。
如同上文的案例3中情况一样,受术者可能会彻底沉湎于自己的思想之中,而停滞一切身体行为,这样施术者则有机会突然对其施与暗示,使他之前的所有思想活动完全中断,随之而来的,就是深度的催眠状态。
在所有催眠展示中,受术者只需简单扮演正常健全人的角色,执行其最为自然的行为即可,该过程对他没有任何损害。当他将思想集中于施术者的影响时,其精神状态也在同样的影响中转换为被动状态,就像人在独处时将自己的思想放空一样。施术者所给出的暗示被受术者接受,并转化为身体行为,就像人对疼痛、快乐或者悲伤等感知所做出的反应一样,无须经过计划和思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举个例子,就相当于我们口中的“他不觉流下了眼泪”“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他疼得打滚”等是一个道理。这些作用于精神上的暗示是突然和没有预料的,相应结果也就自然随之出现。
施术者的暗示也与此相似,而受术者的行动也自然产生。所以我们需要时刻牢记,为了实现“催眠”,必须通过一些技巧,来使受术者的精神进入最为被动的状态。这是催眠的第一要素,绝对不可忽视。
接下来,果断而锐利地发出指导性暗示,如同得到“必须立即执行”的命令一样。只有第一个暗示瞬间成功地转化为受术者的身体动作,之后的施术者才能用稍和缓的方式给出其他指示。
一个关于催眠术演示的实例
下段文字将介绍一个实用办法,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为初学者提供一个确切的概念。直观教学或许是最为简单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如果能够恰当应用,却又极富实效。
我们用A和B代表两个电报员,他们并排而坐,用各自的线路向自己的目标(用X和Y来代表)发送各种不同信息。但A有个想法,他希望通过B的线路来发送自己的信息给Y,于是他用某个特殊的道具来吸引B的注意,并成功地吸引了B的全部注意力,于是他能够连接B的线路,所以A可以通过B的线路向Y输送任何A所期望的信息。
同样,A也可以不采用吸引B注意的方法,向B提出连线提议,然后B可能彻底拒绝A的请求,之后A会使用强迫手段获得使用B线路的权利。如果A的力量强于B,则他压倒B,然后传输自己期望的信息。
或者,A在向B表达了自己希望使用其线路传输信息的意愿后,B乐于接受,并停用自己的线路,将其置于闲置状态,从而使A获得满意的连接效果。
该案例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是最为有效的催眠术学习方法。我们假设A和B为两个个体的“思想中心”,而X和Y分别对应代表他们的“行为中心”。这就是说,当A脑中形成某个思想时,他可依照自己意愿将其传输至自己的“行为中心”,然后通过物理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希望。假设他脑中产生了“行走”的思想,并愿意将此思想付诸行动,此时他的思想会被传送至X,于是他会自然而然地迈开自己的步子,开始行走。在他一旁的B,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实现B自己的行为。
A希望催眠B,这就是说,他希望迫使B做出任何自己所指示的行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设法使B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个物体或事件上。当B的精神因此进入一个相对被动的状态时,A突然与B的思想“进行连接”,他的指示立即传输至B的“行为中心”,于是B就在无意识状态下执行A所指示的行为。
B或许无法完整地收到A的催眠要求,但因为畏惧心理或来自A更强的意念力量,B也可能被迫屈服,然后获得等效的催眠效果。
此外,B自己可能希望被催眠,并真诚地投入为其设置的情境中,这将对催眠顺利进行起到很大作用。通常来说,经历过几次催眠的受术者会抛开所有疑虑和恐惧,这会极其有利于施术者催眠的开展。
许多人认为只有意志较弱的人才能被快速地催眠,此说法不对,而实际上,这样的人却常是难以催眠的。但另一方面,具有很高才智的人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思想和精神,能彻底放空自己的思想,如果他(她)对催眠充满兴趣,并愿意将自己的思想完全托付给施术者,那他们则可能是最为容易被催眠的人。除此以外,催眠易感性与智力高低并没有其他任何联系,而是由另外一些因素左右。
有时,在尝试催眠新的受术者时,施术者可能发现自己毫无进展,此时他将自己的精神完全集中于制造催眠上,一段时间后,相对于受术者而言,反倒是施术者自己进入了精神被动的状态,从而颠倒了双方的关系。此时原本的施术者成为受术者,被自己催眠。这样的情况极少出现,但却有可能发生。施术者尤其需要注意,特别是在反复催眠其他意志抵抗力极强的受术者时。
作者有话要说:
嗯。催眠听起来好难,事实也确实很难!不然不会只有少数人可以,或者能够……
希望喜欢和感兴趣“催眠”的读者,不是嘴上说说……毕竟,这一步每个人都可以。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ys.com/7211.html